烧烫伤的紧急救护措施
一旦遇到烧烫伤的情况,大家一定要及时就医,不过,在就医之前,大家应该做哪些急救措施来降低伤害呢?
第一步:立即脱离致伤源(关键!避免伤害持续)
热力烧烫伤:迅速移开身体与高温设备 / 液体的接触,如关闭电炉电源、远离沸水容器;若衣物被烧着,立即让伤者躺下,用实验室备用的灭火毯(或浸湿的厚重衣物)覆盖灭火,切勿奔跑(避免火势扩大)。
化学烧烫伤: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(若衣物与皮肤粘连,不要强行剥离,需就医处理),用流动的清水持续冲洗创面(强酸强碱灼伤至少冲洗 15-20 分钟,特殊试剂需参考 MSDS 手册,如氢氟酸需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涂抹后再冲洗),同时避免冲洗液污染其他部位。
电烧烫伤:首先切断电源(或用绝缘工具如干燥木棍挑开电线),确保伤者脱离电源后再施救,若伤者出现意识丧失、呼吸停止,需先进行心肺复苏(CPR),再处理烧烫伤创面。
第二步:初步冷却降温(仅限热力烧烫伤,化学 / 电烧烫伤需谨慎)
对于轻度热力烧烫伤(皮肤发红、无水泡),用15-25℃的流动清水冲洗创面 15-20 分钟(如用实验室洗手池的冷水冲洗),或用冷水浸湿的纱布敷在创面,降低皮肤温度,减轻疼痛和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损伤。
注意:不可用冰水直接冲洗或冰敷(可能导致血管痉挛,加重组织缺血),不可涂抹牙膏、酱油等物品(易引发感染,影响医生对创面的判断)。
第三步:保护创面,避免二次损伤
用无菌纱布(实验室急救箱常备)或干净、干燥的医用纱布轻轻覆盖创面,避免摩擦创面导致水泡破裂;若水泡已破裂,需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创面,再覆盖纱布,防止异物进入。
若创面在四肢,可将受伤肢体抬高(如手部烫伤抬高于心脏水平),减少肿胀;若创面在躯干或面部,让伤者保持半坐卧位,避免压迫创面。
第四步:判断伤情,决定是否送医
轻度烧烫伤(可自行处理):创面仅发红、无水泡,面积小于手掌大小(不含手指),疼痛轻微,可按上述步骤处理后,每日更换纱布,观察创面恢复情况。
中度 / 重度烧烫伤(必须送医):出现以下情况,立即拨打 120 或联系学校医务室,护送伤者就医:
创面起水泡、皮肤破损,或面积大于手掌;
烧烫伤部位在面部、眼睛、口腔、呼吸道、会阴部,或关节部位(如手腕、肘部);
化学烧烫伤伴随剧烈疼痛、创面变色,或电烧烫伤伴随意识异常、肢体麻木;
伤者出现发热、寒战、创面流脓等感染症状。
第五步:就医时的关键信息传递
送医前,整理好以下信息,帮助医生快速制定治疗方案:
烧烫伤的原因(如 “接触电炉高温表面”“氢氧化钠溶液溅落”);
接触致伤源的时间、急救处理措施(如 “冷水冲洗 20 分钟”“已覆盖无菌纱布”);
伤者是否有基础疾病(如糖尿病、过敏史),或是否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。
实验室烧烫伤救护 “4 大常见误区”(必避!)
误区 1:涂抹牙膏、酱油、芦荟胶等 “偏方”
这类物品可能堵塞创面毛孔,导致热量无法散发,还可能引发细菌感染,且颜色会掩盖创面真实情况,影响医生判断伤情。正确做法:轻度烫伤冷却后仅用无菌纱布覆盖,中度以上直接送医。
误区 2:强行剥离粘连的衣物或水泡皮
衣物与皮肤粘连时强行剥离,会撕裂创面,加重损伤;水泡皮是天然的 “保护屏障”,破裂后易引发感染。正确做法:粘连衣物保留,由医生处理;水泡未破则保护好,若已破,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,避免摩擦。
误区 3:化学烧烫伤不冲洗直接送医
强酸、强碱等化学试剂会持续腐蚀皮肤,若不及时用清水冲洗,损伤会不断加深。正确做法:除非试剂有特殊处理要求(如氢氟酸),否则先流动清水冲洗 15-20 分钟,再送医。
误区 4:电烧烫伤只处理创面,忽视电击伤
电烧烫伤的危害不仅在皮肤表面,电流还可能损伤内脏、神经和肌肉,甚至导致心跳呼吸骤停。正确做法:脱离电源后,先检查伤者意识、呼吸,若出现心跳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心肺复苏,再处理创面。